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嵌顿性内痔疗效观察

湖南省岳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414000   邹国军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嵌顿性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83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中药内服和中药熏洗。经治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认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嵌顿性内痔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并对嵌顿性内痔的病因、病理、治疗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嵌顿性内痔;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内服﹑中药熏洗

嵌顿性内痔又名绞窄性内痔,中医称为"嵌顿痔"、"翻花痔",是指二、三期内痔脱出后,因肛门肌肉挛急而不能复位,以痔核充血、水肿、溢水﹑脱出肛门外而不能回复,局部剧痛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临床很多见,如果治疗未及时或不当,病情会加重恶化,出现痔核坏死、感染、糜烂、纤维化变,甚至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脓毒血症,治疗方法很多。笔者从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以清热利湿汤加减内服,抗生素抗感染,配合外洗合剂局部熏洗及选择性手法复位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嵌顿性内痔83例,疗效满意,并作了对照组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共166例,均系本院肛肠科住院患者,系患者要求保守治疗或术前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1.1.1治疗组  患者83例,其中男46例,女37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17岁,平均年龄41岁, 内痔嵌顿痔核充血﹑水肿65例,坏死32例,感染糜烂31例,痔核出血37例,便秘26例,单纯性内痔22例,混合痔61例,伴有血栓性外痔17例,合并有其它痔瘘疾病13例,内痔嵌顿时间1-8天,平均3.7天。

1.1.2 对照组  患者83例,其中男48例,女35例,年龄最大者74岁,最小者18岁,平均年龄39岁,内痔嵌顿痔核充血﹑水肿63例,坏死33例,感染糜烂29例,痔核出血34例,便秘29例,单纯性内痔21例,混合痔62例,伴有血栓性外痔15例,合并有其它痔瘘疾病16例,内痔嵌顿时间1-9天,平均3.6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有二、三期内痔病史,内痔脱出后,因肛门肌肉挛急而不能复位,以痔核充血﹑水肿﹑溢水﹑脱出肛门外而不能回复,局部剧痛为主要表现,检查:肛门部见颗粒状痔核充血﹑水肿或坏死、糜烂、粘液渗出,质稍硬或硬,触痛明显,并排除直肠粘膜脱垂嵌顿及直肠息肉。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常规以抗生素抗感染,0.02%高锰酸钾外洗,便秘者以果导片通便,选择性手法复位,除痔核严重感染糜烂出血外,手法将痔核复位,用塔形敷料丁字带固定,每日排便后,若痔核脱出不能回纳需复位一次。治疗时间3-7天。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不使用高锰酸钾和果导片,加用中药内服和中药熏洗。治疗时间3-7天。

2.2.1中药内服  治用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方用清热利湿汤加减。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黄柏12g、泽泻20g、车前草10g 、赤芍15g、牡丹皮10g 、川牛膝10g、紫花地丁10g、桃仁12g、归尾15g、甘草6g。痔核出血加用槐角10g、地榆10g,肿痛甚者,加用皂角刺10g、槟榔10g,便秘加用生大黄10g(后下)、枳实10g,体虚去紫花地丁、当归尾、川牛膝加用白参10g、白术10g、熟地10g、当归15g,热盛痔核糜烂者加黄连10g、野菊花10g。头煎加水400ml,煎30分钟,取汁150ml,二煎加水300ml,煎30分钟,取汁150ml,两煎混合,分两次口服,每日一剂。

2.2.2中药熏洗  治用活血消肿、止痛收敛之外洗合剂。组成:五倍子20g、朴硝20g、桑寄生20g、荆芥20g、生大黄20g、苦参20g、野菊花20g、黄柏20g、冰片5g。将上药(除朴硝、冰片外)加水2000ml,煎煮过滤去渣,再将朴硝、冰片投入溶化,趁热先熏后洗,或用毛巾蘸药乘热敷于肛门部,每日便后一次。

3  临床观察

3.1疗效标准  显效:肿痛、便血消失,痔核回纳,排便或增加腹内压不脱出,肛门镜检查:痔核消失或明显缩小,粘膜充血、水肿、坏死、糜烂消失。有效:肿痛、便血消失或好转,排便或增加腹内压,痔核仍脱出或部分脱出,能自行回纳或需用手托方可回纳,肛门镜检查:痔核缩小,粘膜充血、水肿、坏死、糜烂好转或消失。无效:症状、专科检查无明显好转,或病情进一步加重、恶化。

3.2治疗结果  两组均有效,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嵌顿性内痔能提高疗效,并缩短治疗时间。(见表1、表2)

表1  两组3天后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治疗组  83

对照组  83

显效

有效

无效

41(49.4)

42(50.6)

0(0)

32(38.5)

51(61.5)

0(0)

 

   表2  两组7天后疗效比较        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83

65(78.3)

43(51.8)

18(21.7)

0(0)

对照组  83

40(48.2)

0(0)

 

附 典型病例

李某, 男, 28岁,干部, 因大便时肛内肿物脱出5年, 肛门部肿物疼痛3年, 于2008年3月23日入院, 既往大便时肛内肿物脱出,需用手托方能回纳, 3天前,因饮酒半斤,出现肛内肿物脱出于肛门外,不能回纳,肿胀疼痛难忍,无便血,纳食一般,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查T:370C,心肺(一),专科检查:肛门部见KC位3、5、7、9、11点肛内痔核脱出,如鸽蛋大小、色暗红、充血、水肿、轻度糜烂、溢水、触痛明显、稍硬,肛缘皮肤水肿,血常规:Hb120g/L,WBC9.5X109/L、N0.79、L0.21。中医诊断:嵌顿痔(湿热瘀滞),西医诊断:嵌顿性内痔。遂投清热利湿汤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5g、紫花地丁10g、泽泻20g、车前草10g、赤芍15g 、牡丹皮10g 、川牛膝10g、桃仁12g、归尾15g、生大黄10g(后下)、甘草6g,煎服3剂。西医治疗以青霉素、甲硝唑联合抗感染。配合每日便后中药外洗合剂先薰后洗,手法复位后,用塔形敷料丁字带固定。3日后,病情明显好转,肛内肿物脱出能用手托回纳,肿痛消失,大便通畅。原方去生大黄加用黄柏12g , 继服3剂后,上症全消,大便时无肛内肿物脱出,肛外观无异常,肛门镜检查:肛内齿线部KC位3、5、7、9、11点痔区粘膜微隆起,无充血水肿。未施手术,治疗显效出院。

4  讨论

内痔嵌顿发于二、三期内痔,由于痔核体积增大,排便或腹内压增加时,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脱出于肛外,有时是部分痔核脱出,有时全部痔核并带有直肠粘膜一齐脱出,痔核受到括约肌的夹持,静脉回流受阻,痔核充血、水肿、常伴有血栓形成,痔核变硬、触痛,不能回复于肛内而发生嵌顿,称为绞窄性内痔内痔嵌顿后期可发生坏死、感染、纤维化等变化。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手术治疗,若早期手术,有术后并发症多、术后痊愈时间长等不利因素,很多学者在临床中主张术前抗感染,待内痔嵌顿解除或缓解后手术,患者也易于接受,特别是部分患者要求保守治疗,而运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嵌顿性内痔临床疗效满意。

中医认为本病发生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饮酒过度、湿热内生下注大肠,或因久忍大便、排便努挣、久坐久站、久泻久痢、妇女妊娠、中气亏虚固摄失司,引起痔核脱出,未能回纳,气血不畅,复感外毒,或因感受风湿、燥热之邪下冲肛门,均导致湿热阻滞于肛门部,气血雍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故见痔核肿胀疼痛,不能回纳于肛内,形成嵌顿痔。本病病位在直肠下端及肛门部皮肤,与大肠、脾胃关系密切,病性为标实证,属湿热瘀滞之嵌顿痔,或兼有本虚。治宜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或佐以凉血止血、泻热通便、益气补血,方用清热利湿汤加减治疗。方中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清热解毒,黄柏苦寒清下焦湿热,有泻火解毒之功,泽泻、车前草清利湿热,牡丹皮、赤芍、桃仁、当归尾、川牛膝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且赤芍善散瘀血留滞、消肿而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之效。

熏洗疗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使经络疏通,炎症吸收,水肿消退,疼痛缓解。外洗合剂熏洗具有活血消肿、止痛收敛的作用。但严重感染糜烂出血者宜温洗不熏,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手法复位将脱出嵌顿的痔核及肛缘轻轻按摩、挤压,可适当减轻水肿,将痔核回复于肛内,可使经络疏通、水肿消退、疼痛减轻,疼痛较甚者,可用止痛药或在麻醉下进行,感染严重时,暂不复位,以防止感染扩散,形成粘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肠窝脓肿,复位时需防止出血或出血加重。

内痔嵌顿发生和与加重一般有诱因,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应避辛辣刺激饮食及温补之品,不饮酒,禁房事,宜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并忌临厕努挣。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