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享

一元硬币变“金币”的启示 “大夫!有一枚一元硬币在我孙子的肚子里已经呆了十几天了,能用的办法我们都试过了,到现在也没有把它弄出来。我们当地的医生建议从肚子开刀取出!可我们舍不得呀!真要是开刀切腹的,我们也没有办法跟他的父母交代呀!请快点帮帮他吧!求求您们了!” 家长们的脸上充满了无奈,同时也充满了期盼! 又是一个消化道异物患者!!! 3岁多的温顺男孩嘟嘟,十几天前因幼儿园放寒假跟奶奶、哥哥在家玩耍。玩到开心时他将一枚一元硬币含到了口中,奶奶还没来及阻止他,这枚硬币已经“滑入”到他的胃中。吓坏了的奶奶一边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打电话,一边让爷爷快给孩子“喂香油、喂韭菜”等办法想促使硬币排出,然而硬币好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没有离开嘟嘟腹腔的迹象。之后他们辗转了几家医院都是被告知“目前暂无大碍,继续观察,如果硬币不能自行排出,可到大医院做胃镜取出,否则必须开腹手术取出……”。十几天过去了,更糟糕的是嘟嘟已经开始出现食欲差、呕吐、腹痛、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了!最终,焦急的家长抱着一线希望来到了郑大三附院小儿消化科。也就发生了刚开始的那幕。 入院后小儿消化科王玉梅主任给以高度重视,考虑到嘟嘟吞食的异物已经近半个月了,并且已出现了消化道症状,随时可能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梗阻等危险。如果宝宝合并有消化道畸形,预后难料。她立刻组织放射科、麻醉科、超声科及小儿普外科等多个相关科室会诊,交流病情,并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及应急预案。在明确硬币仍滞留于胃中后,采用无痛小儿电子胃镜技术,小心翼翼地将硬币从已经水肿出血的胃中取出。当家长从护士手中接过被胃酸胆汁浸泡的、已经发黑的一元硬币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奶奶表示他们会保管好这个比“金币”还贵的一元硬币,经常给孩子们上上课,让他们一定牢记教训。 消化道异物在小儿消化科比较常见,虽然确切的发病率未明,但各年龄期儿童均有发生,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多见, 而且多为上消化道异物,多数因误吞所致。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又没什么安全意识,常常是拿到东西就往嘴里放之故。消化道异物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异物有硬币、其次为果核、纽扣、别针、铁钉、螺丝帽、钥匙圈、玻璃球以及体温表被咬断后的水银、母亲的饰物(金戒子、金耳环、发夹)等。 春节将至,为了防止“硬币变金币”的事件再次发生,郑大三附院小儿消化科在此提醒各位家长: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进餐氛围和饮食习惯,及时纠正孩子咬食玩具的不良习惯;其次要注意看护,避免孩子接触体积过小物品;再者如果发现小孩已吞下异物,若当时无剧烈呛咳、呼吸困难、口唇青紫等表现时,请家长不要过度紧张,盲目催吐或给小儿服导泻药,以免引起小儿肠蠕动亢进,异物在肠内快速移动,反会更容易引起嵌顿、梗阻、肠穿孔等合并症发生。治疗方面:通常,吞入的异物只要能通过食管进入胃,通过幽门则可随肠道自身蠕动经过2~3 d内排出体外。家长注意观察异物排出情况即可。对于较长时间不能自行排出的异物,同时伴随有腹部不适、黑便等消化道症状者,可选择消化内镜钳取治疗。但是少数异物可嵌顿滞留在幽门、十二指肠、回盲部等生理性狭窄或弯曲部位,嵌顿时间过长可发生局部炎症、溃疡、出血及穿孔、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等合并症。此时,则应手术探查,取出异物。
相关医生 更多